湘潭工业大学学生振兴农村社会“下乡”实践活动的体会
李嘉靖
不爬山,不知天高;不面对深渊,就不知道地球的厚度。为了解农村现状,增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8月11日,湘潭工学院同心“江”团队来到平江福寿山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调查活动。
倾听基层干部的声音,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力点”。
11日上午,以“治夏至乡,星兴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队在驻村帮扶振兴队队长邹的带领下,来到福寿山镇村。经过村支部书记和振兴办主任对该镇乡村振兴工作的交流,我们团队对该镇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福寿山镇,位于福寿山脚下,是福寿山-汨罗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重点工程(抽水蓄能)所在地,也是中国环境优美乡镇。
8月12日,我们来到上山村村部,上山村黄书记介绍,要充分利用区域环境优势,把农村变成公园,把民房变成民宿,把资产变成资金,把“上山村”等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福寿山的一张靓丽名片,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村支部书记在会上表示,精神扶贫与乡村文明的有机结合也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提高内生动力。基层干部对乡村振兴的切身体会,可以说是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上了一堂启发性的课,给我们上了一堂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课,真正理解了“乡村振兴”这个名词在采取措施、收获成果之后的感人力量。
倾听脱贫民众的回应,找到有效衔接的“着力点”。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13日,我们一行人分成两组,参观了双一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捕捉到了这些声音:
孩子外出打工的奶奶说:“多亏了国家政策,乡村振兴让他们一家过上了年收入万元、教育医疗无忧的舒适田园生活。”爷爷奶奶白天养猪种地,晚上跳广场舞玩得不亦乐乎。就目前而言,唯一的缺失感就是老老少少聚少离多;
这位五保户的中年草药医生靠给邻居治病和用从山上采摘的中草药打零工为生。乡村振兴给了家庭医生签约的机会,让单身大叔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他的愿望是传授他的中草药知识和技能。
森林护士激动地为我们描述了双一村的发展变化,也提出了村里信号故障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孩子在线教育的担忧。得知问题后,我们找到了村支部书记的答案。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发展集体经济和对接产业,以提供就业机会,留住农村青年。也是鼓励文化自信,支持中草药知识传播的规划措施。分公司“四良”成立专门的组织生活会,半个月内恢复电信设备故障维修问题。
倾听留守儿童的愿景,挖掘农村教育的“硬点”。
8月18日,我们在双一村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赋能乡村教育”主题活动,旨在让爱与关怀点亮留守心灯,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活力。
上午兴趣班和心灵咨询报告厅前,通过“你画你猜”“萝卜蹲”等有趣的游戏,让大家轻松相识。下午,假期预防溺水教育科普交流会结束后,我们引导孩子们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梦想或“我爱你在我心里”的话语。他们有的羞涩地笑着展示自己涂好的全家福照片,有的坚定地谈着自己成为消防员、宇航员的梦想,有的写完一封长信后小心翼翼地放好,等待父母细细地阅读他们的爱。
然后我们进行了感恩之心的手势舞蹈教学,让那些内向的爱和感恩能够表达给父母。活动临近尾声,我的人民,我的祖国合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留下一首赞美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除了用书本丰富自己的知识之外,更要学会用双脚丈量自己的青春。